公告:2024年4月15日起本站用户注册、新用户的前10个编辑需要审核,如果您的编辑没有立即显示,请等待管理员审核完毕。

BIOS与UEFI

来自BetaWorld 百科
(重定向自BIOS与EFI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BIOS和UEFI是两种不同引导系统的方法。 (请务必记住,BIOS+MBR,UEFI+GPT!!!)

BIOS

全称为基本输入输出控制系统,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词。在IBM PC兼容系统上,是一种业界标准的固件接口。BIOS这个字眼是在1975年第一次由CP/M操作系统中出现。BIOS是个人电脑启动时加载的第一个软件。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它可从CMOS中读写系统设置的具体信息。 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此外,BIOS还向作业系统提供一些系统参数。系统硬件的变化是由BIOS隐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硬件。现代作业系统会忽略BIOS提供的抽象层并直接控制硬件组件。 当今,此系统已成为一些病毒木马的目标。一旦此系统被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 BIOS这个词最初是由Gary Kildall发明。描述CP/M的机器特定部分启动时,接口直接加载的硬件。(一个CP/M机器的ROM中通常只有一个简单的引导加载程序)。多种版本的MS-DOS,PC-DOS或DR-DOS含有一个被称为IO.SYSIBMBIO.COMIBMBIO.SYSDRBIOS.SYS等名字的文件;这个文件就是所谓的“DOSBIOS”(也称为“DOS I/O系统”),它包含操作系统中的较低级别的硬件指定的部分。它与底层硬件特有的,但独立于操作系统的固化在ROM的“系统BIOS”,共同代表了“CP/M BIOS”。 通过引入PS/2的机器,IBM将系统BIOS分为真实模式和保护模式部分。真实模式部分是为了提供与现 有的操作系统,如DOS的向后兼容性,因此被命名为“CBIOS”(用于兼容性BIOS), 而“ABIOS”(高级BIOS)则提供适合多任务处理的新的操作系统,例如OS/2

EFI

英特尔公司从2000年开始,发明了可扩展固件接口(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用以规范BIOS的开发。而支持EFI规范的BIOS也被称为EFI BIOS。 EFI技术源于英特尔安腾处理器(Itanium)平台的推出。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瞄准服务器高端市场投入近十年研发力量设计产生的与x86系列完全不同的64位新架构。在x86系列处理器进入32位的时代,由于兼容性的原因,新的处理器(i80386)保留了16位的运行方式(实模式),此后多次处理器的升级换代都保留了这种运行方式。甚至在含64位扩展技术的至强系列处理器中,处理器加电启动时仍然会切换到16位的实模式下运行。英特尔将这种情况归咎于BIOS技术的发展缓慢。自从PC兼容机厂商通过净室的方式复制出第一套BIOS源程序,BIOS就以16位汇编代码,寄存器参数调用方式,静态链接,以及1MB以下内存固定编址的形式存在了十几年。虽然由于各大BIOS厂商的努力,有许多新元素添加到产品中,如PnP BIOS,ACPI,传统USB设备支持等等,但BIOS的根本性质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这迫使英特尔在开发更新的处理器时,都必须考虑加进使效能大大降低的兼容模式。有人曾打了一个比喻:这就像保时捷新一代的全自动档跑车被人生套上去一个蹩脚的挂档器。 然而,安腾处理器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它是一个新生的处理器架构,系统固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都可以完全重新定义。并且这一次,英特尔将其定义为一个可扩展的,标准化的固件接口规范,不同于传统BIOS的固定的,缺乏文档的,完全基于经验和晦涩约定的一个事实标准。基于EFI的第一套系统产品的出现至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如今,英特尔试图将成功运用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技术推广到市场占有率更有优势的PC产品线中,并承诺在2006年间会投入全力的技术支持。

比较EFI BIOS和Legacy BIOS

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EFI BIOS是用模块化,C语言风格的参数堆栈传递方式,动态链接的形式构建的系统,较Legacy BIOS而言更易于实现,容错和纠错特性更强,缩短了系统研发的时间。它运行于32位或64位模式,乃至未来增强的处理器模式下,突破传统16位代码的寻址能力,达到处理器的最大寻址。它利用加载EFI驱动的形式,识别及操作硬件,不同于BIOS利用挂载实模式中断的方式增加硬件功能。后者必须将一段类似于驱动的16位代码,放置在固定的0x000C0000至0x000DFFFF之间存储区中,运行这段代码的初始化部分,它将挂载实模式下约定的中断向量向其他程序提供服务。例如,VGA图形及文本输出中断(INT 10h),磁盘存取中断服务(INT 13h)等等。由于这段存储空间有限(128KB),Legacy BIOS对于所需放置的驱动代码大小超过空间大小的情况无能为力。另外,Legacy BIOS的硬件服务程序都以16位代码的形式存在,这就给运行于增强模式的操作系统访问其服务造成了困难。因此Legacy BIOS提供的服务在现实中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引导程序或MS-DOS类操作系统使用。而EFI系统下的驱动并不是由可以直接运行在CPU上的代码组成的,而是用EFI Byte Code (EBC)编写而成的。这是一组专用于EFI驱动的虚拟机器指令,必须在EFI驱动运行环境(Driver Execution Environment,或DXE)下被解释运行。这就保证了充分的向下兼容性,打个比方说,一个带有EFI驱动的扩展设备,既可以将其安装在安腾处理器的系统中,也可以安装于支持EFI的新PC系统中,而它的EFI驱动不需要重新编写。这样就无需对系统升级带来的兼容性因素作任何考虑。另外,由于EFI驱动开发简单,所有的PC部件提供商都可以参与,情形非常类似于现代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这个开发模式曾使Windows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成为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操作系统。基于EFI的驱动模型可以使EFI系统接触到所有的硬件功能,在操作操作系统运行以前浏览万维网站不再是天方夜谭,甚至实现起来也非常简单。这对基于传统BIOS的系统来说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在BIOS中添加几个简单的USB设备支持都曾使很多BIOS设计师痛苦万分,更何况除了添加对无数网络硬件的支持外,还得凭空构建一个16位模式下的TCP/IP协议栈。